量力而行,谨慎担保
近年来,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,贷款担保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支持方式,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。然而,部分公众对贷款担保的风险认识不够,盲目担保导致自身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。
什么是担保?什么是贷款担保?
担保是指在借贷、交易或者其他经济活动中,第三方(担保人)为债务人(借款人)提供的一种保障,如果债务人无法履行义务,担保人需代为履行或承担责任。而贷款担保则是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时,由第三方(担保人)或借款人自身提供的资产作为担保,确保在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,银行可以通过担保人或担保资产收回贷款本息。
主要类型有:
1.保证担保:第三方(担保人)承诺在借款人违约时承担还款责任。
2.抵押担保:借款人提供房产、土地等资产作为抵押,若违约,银行有权处置抵押物。
3.质押担保:借款人提供动产或权利(如存单、股票)作为质押,若违约,银行有权处置质押物。
4.信用担保:基于借款人或担保人的信用记录,无需实物担保。
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贷款担保的风险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广西金融监管局特此提示如下:
一、 认清担保责任,切勿盲目担保
(一)担保人需承担连带责任。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时,担保人需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还款责任,银行有权要求担保人代为偿还全部或部分贷款本息。
(二)担保责任不可轻易免除。担保合同一经签订生效,即具有法律效力,担保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担保义务。
(三)担保影响个人信用记录。担保行为会被记录在个人征信报告中,若借款人出现逾期还款等情况,担保人的信用记录也会受到影响,进而影响其日后办理贷款、信用卡等金融业务。
二、 评估自身能力,量力而行
(一)评估自身经济实力。在为他人提供担保前,务必充分评估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还款能力,确保在借款人无法还款时,自身有能力承担担保责任。
(二)了解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。在为他人提供担保前,应充分了解借款用途和借款人的还款来源,避免为高风险投资或用途不明的贷款提供担保。
(三)谨慎选择担保方式。不同的担保方式承担的责任不同,应谨慎选择担保方式,尽量避免承担担保连带责任。
三、 签订书面合同,明确权利义务
(一)签订书面担保合同。担保合同是明确担保人与债权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依据,务必签订书面担保合同,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特别是担保范围、担保期限、担保责任等关键内容。
(二)保留相关文书。在签订担保合同、履行担保义务等过程中,应注意保留相关文书,如合同文本、还款凭证等,以备不时之需。
四、 提高风险意识,维护自身权益
(一)增强法律意识。了解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,避免因法律知识欠缺而遭受损失。
(二)理性对待担保请求。面对他人提出的担保请求,应保持理性,切勿碍于情面或轻信他人而盲目担保。
(三)及时寻求法律帮助。如因担保问题产生纠纷,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,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
最后,提醒广大市民朋友,贷款担保需谨慎,量力而行是关键。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
2025年3月15日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nfra.gov.cn/branch/guangxi/view/pages/common/ItemDetail.html?docId=1201628&itemId=1612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