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和分析提示消费者:一是警惕“免息”“减免”等虚假宣传。正规金融机构的息费调整需按流程办理,任何声称可“优化债务”并收取“手续费”“操作费”的机构,消费者应保持警惕,避免陷入困境。二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。与任何机构沟通债务问题时,需核实对方资质,不随意提供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贷款合同等敏感信息,避免被不法机构用于其他违法活动。三是通过正规渠道解决纠纷。若面临债务纠纷,应直接联系金融机构协商,或通过调解、司法等合法方式解决。避免因所谓“债务优化”陷入伪造材料、恶意投诉等违法活动,反而承担法律责任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nfra.gov.cn/branch/hebei/view/pages/common/ItemDetail.html?docld=1225488&itemld=1817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