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,不法分子也借机将“罪恶之手”伸向老年人。从令人防不胜防的 AI 换脸诈骗,到暗藏陷阱的“情感陪护”服务,再到虚假投资理财等新型骗局,诈骗手段花样不断翻新。以下套路要认清哦!
常见诈骗套路解析
“高收益”投资迷局
虚假理财项目:
不法分子通过微信群、短视频平台等渠道,虚构“虚拟货币”“矿产投资”等项目,以“零风险高回报”为诱饵,骗取老年人的资金。
收藏品诈骗:
骗子谎称“高价回购”古董、纪念币等藏品,还安排“托儿”营造抢购的假象,诱骗受害者签订虚假合同后,便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“权威身份”诈骗
冒充公检法:
不法分子伪造“通缉令”“警官证”等文件,以“涉嫌违法”为由,诱骗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
社保/养老金骗局:
骗子谎称“补缴社保可提前退休”,以骗取高额代办费用。
“健康养生”骗局
神药骗局:
不法分子以“免费体检”“专家讲座”为幌子,夸大疗效,推销无资质或劣质的“特效保健品”。
以房养老陷阱:
骗子声称“房产抵押投资高收益项目”,前期会给老年人一些返利来吸引他们,后期却卷款跑路。
“亲情牌”诈骗
假扮子女求助:
不法分子借助AI技术模拟子女声音,编造“交通事故”“法律纠纷”等紧急事由,诱骗老年人转账“保证金”或“医疗费用”。
温情陪伴诈骗:
骗子伪装成“孝顺晚辈”或“贴心护工”,通过嘘寒问暖博取老年人的信任,随后以“投资养老项目”等名义骗取钱财。
重要提示:
当前诈骗手段不断升级,不法分子已利用 AI 语音技术试图破解 “声纹锁” 实施诈骗。为保障财产安全,建议老年人采取以下措施:
1.尽量避免使用手机银行进行大额资金交易,降低诈骗风险。
2.遇到可疑情况,多与家人沟通确认,转账前务必核实身份,切勿轻信他人,确保资金交易安全。
3.下载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,充分利用反诈预警功能,及时接收防骗提醒。
让我们携手筑牢反诈防线,共同守护每一位老年人的幸福晚年!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