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大消费者群体中,青少年群体掌握的金融知识相对有限,防范意识较弱,容易上当受骗。在开学季,让我们共同学习金融知识,一起防范金融骗局。
让我带您看看常见的骗局有哪些!
一、短信或电话钓鱼诈骗
新学年,学生银行卡中的学费、生活费正处于高峰。不法分子冒充老师或同学的名义借钱,或短信冒充银行诱导学生点击诈骗链接,套取手机号、银行卡号或账户密码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后,冒用本人身份信息转账,盗取银行卡内资金。
二、“校园贷”的老套路和新招数
“校园贷”老套路:不法分子通过营销诱导,向青年学生发放消费贷、美容贷、短期贷等,诱导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,引发不良社会影响。
“校园贷”新招数:不法分子假冒金融从业人员、征信中心工作人员,向青年学生谎报其征信记录中有贷款信用记录,如不注销将影响未来升学、就业、政审、购房等,以骗取青少年转账或者进行其他套利操作。
三、诱导购买风险等级超过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
部分销售人员以高利诱惑、明星代言等方式诱导青年学生购买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,导致其遭受损失甚至失去全部本金。
四、当心骗取手续费
部分机构通过办理高额信用卡、介绍学生兼职等方式,要求学生缴纳手续费、押金、保证金等各类非法费用。
针对以上情况,金小保要提醒青少年及各位家长
一、保护个人信息。不在陌生网站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,不将自己的身份证件、学生证借给他人使用。
二、拒绝高利诱惑,切勿轻易相信“稳赚不赔”“无风险、高收益”宣传,切记“保本高收益”就是金融骗局。
三、要警惕不明网站、APP、电话、短信等形式发布的网络贷款广告、链接,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。
四、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。不盲目攀比,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,结合自身经济状况,不超期消费、过度消费。
五、青少年学生在进行较大金额消费前,应与家长进行沟通。如发现自己上了诈骗圈套,立刻向父母、学校、老师反映情况,一旦发现自己上当受骗,应及时报警。
莫让校园贷“贷”走你的青春
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共同提高防范意识
青少年和家长一起学习金融知识
营造良好的校园金融安全环境










